Search

《投射者的職場好讀-6:圖像溝通的法則》

64-47通道,位於我的月之南北交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投射者的職場好讀-6:圖像溝通的法則》

64-47通道,位於我的月之南北交,從我有意識以來,我就像生活在一部曾經很紅的影集<艾利的異想世界(Ally McBeal)>裡,劇情畫面超展開,虛實難辨。說出來的話和寫出來的字,隱約有分鏡的場域感,認識我很多年的記者朋友有時傳Line來,「收到妳的新聞稿了,開心,像讀小說一樣。」

我一直分不清這是稱讚還是揶揄,長久以來都在擔心,自己是否應驗了我媽形容的,從小到大都在作白日夢?但事實就是,我沒有辦法控制,每個人跟我說話的時候,我消化的從來都不是語句,而是迅速如同3D動畫唰唰唰堆砌起來的畫面與空間。

和別人對話,我習慣了邊說邊畫,用拙劣的圈圈方框三角形,呈現心中的那幅畫。面試工作的時候,我也越來越隨性之所至,有次剪輯了一支一分半的蒙太奇來介紹自己,還有次用單眼拍了五張圖,來說明自己可以貢獻的價值。

把面試當成首映,也許是一種任性,幸運的是,月之南北交替我彙集了同有64-47的夥伴,讓我既是導演,也是繪師,工作得如同創作。使我甘願在這個操煩的傳播行業,作牛作馬二十年。

不過,在領導上,圖像溝通往往讓年輕的孩子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。我第一次發現,原來不是所有的人,心中都有一幅圖,在自我表達的層次,一不小心就讓人步入文字森林的迷霧。不是寫得太長太多太雜,就是惜字如金到猜謎遊戲的程度,間或夾雜著「再」與「在」、「的」和「得」、「獲」及「穫」的錯別字。

孩子們最常跟我說,姐,提案好難啊,要怎麼把不超過十個字的創意,變成一個小時的提案呢,我不到一分鐘就講完了噎。

聽到這種真心話,當下覺得顏面神經快要中風。不過中風也解決不了問題,我後來慢慢找到土法煉鋼的方式,尋找市面上的工具書,搭配自己長期建檔的圖庫,幫有需要的孩子們「補習」。這些年來,也因此看過不下50本傳授圖像表達的書籍,文本各有千秋。這本<圖像溝通的法則>,最簡單、也最完整,從一張圖的結構、配置、色彩、比例,拆解與突破受眾心理,連我也覺得自己重新被上了一課。

其中,我認為最有趣的原則,就是「對稱」。這也是我若身處聆聽的角色,第一個檢視對方整體表達的支點。不只是排版對稱的美感,更重要的是,觀點的對稱。

甚麼是觀點的對稱?就是從前我老闆常常反問我的,Did you think through?
前任新加坡老闆教給我最寶貴的一課,雖然殘酷,但so true:如果三分鐘之內講不清楚的事情,就代表你自己也沒那麼清楚。不如妳搞清楚之後再來找我。

時間有限、老闆又沒甚麼耐心,需要極為簡易、又能檢視全盤的方法,幫助我一邊收斂多餘支線,一邊管理老闆就位,Yes, I do think all details through, it’s your call now。

我用的是「上下、左右、前後」的對稱思考,把想要表達的理念,放在正中間。然後,瀏覽一遍「上下、左右、前後」的相對角度:

上&下:檯面上的訊息是甚麼?檯面下如何落地讓口徑一致?也或者是,對上級層峰該怎麼疏通,下層單位又怎麼轉化?

左&右:鷹派與鴿派的論點各有哪些?許多老闆都仰賴所謂充分的資訊,才能下正確的判斷。但充分的資訊從來不存在,我們充其量可以做的,是正反並陳。以及,左右藍綠還有產官學,會有哪些利害關係需要打點?

前&後:過去的前人做了甚麼?我們現在是重蹈覆轍,還是另闢血路?舊途如果是死胡同,新路我們期待通往哪裡,要怎麼走下去?另,前路有時決定了後局,這個當下,我們是要亡羊補牢、壯士斷腕、還是破釜沉舟?

這樣的思考,讓我得以沉澱,提出現階段對大局有利的中立做法,而不只是自己偏好或習慣的路數。爭取合理的資源,勾勒出踏實的大餅。

因為對稱,避免了武斷和偏頗,最後回到客觀和均衡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被職場耽誤的人類圖初心者,也是不帶電的投射者, 據人類圖的分類,天生不是
View all posts